close

  日本外交學者網站12月5日文章,原題:中國新銀行的環保意義 10月,21個亞洲國家在北京簽署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協議,中國是主要支持者。但這個新銀行能夠踐行最佳的管理和環保慣例嗎?
  儘管西方世界可能擔心在與日俱增的亞洲市場喪失影響力,或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面臨潛在挑戰,但亞投行還引起另外一種憂慮:中國資金或將對現行的外國援助國際標準構成潛在威脅。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高級研究員伊麗莎白·伊科諾米和她的同事邁克爾·萊維認為,瞭解中國海外投資對東道國影響的最佳方式,莫過於觀察其在國內的經營之道,而中國政府和中資企業都不太重視環保。但他們也發現,近年來中資企業的社會和環保意識已有所改善。這首先要歸功於自上而下的努力:為減少不可持續發展現象,中國領導層正出台各種適用於國內外投資的激勵政策,鼓勵企業尤其是國企參與更註重企業社會責任的國際倡議。
  第二種變化來自外部。隨著更多中企走向國外,它們正加大與外國同行最佳經營實踐的接觸。此外,中國商務部也在鼓勵它們更積極地參加聯合國全球契約和其他國際評估體系以改善國際形象。
  最後,第三種變化源於由下而上,即公眾越發意識到中國投資的負面環境及社會影響,以及非政府組織積极參与推動中企改弦更張。
  即便如此,上述任何動機都不足以徹底改變不惜代價追求增長的基本邏輯。若投資目的國缺乏嚴格的環保規定和有效的執法機制,中企將依然不會放棄“久經考驗”且已過時的經營模式。
  世行國際金融公司首位中國籍首席執行官蔡金勇表示,中國的海外投資項目普遍擅長建設而非長期管理。無論是從金融還是社會影響來說,環保影響都是管理可持續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
  伊科諾米最近撰文稱,國際社會尤其是美國應將成立亞投行視為機遇,並將健全的環保標準引入中國在亞洲主導的基礎設施投資項目。但中國是否準備接受美國及其盟國參與這項多邊倡議?可以肯定的是,中國領導層深知長期國際影響力並非僅取決於硬實力,還有賴於軟實力,尤其是中國在全球各地廣泛存在所產生的社會及環境影響。
  正如軟實力概念的首倡者約瑟夫·奈曾說:“軟實力發展沒必要成為零和游戲。所有國家都能受益於相互發現吸引力。”來自中美兩國和亞洲其他發達及發展中國家的領導人,需要政治智慧和專業合作確保世界上人口最多且增長最快的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原標題:日媒:亞投行能否踐行最佳的管理和環保慣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m94ymctn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